你有没有发现,美国这几年就像是踩了急刹车,整个人往前一冲,摔得七荤八素。问题不是一点点,而是两块硬伤死死拴住了它。
第一块是债务。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摆在那,截至2025年联邦债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,美联储公布的人均分摊大概是10.3万美元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哪怕刚出生的小孩,也被算进去了。更要命的是利息支出,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,今年光利息就要超过1万亿美元,数字比国防预算还大。这不是我编的,这是国会预算办公室在1月发布的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。等于美国每天醒来就要先去还利息,其他事都得往后排。
第二块是霸权模式的衰落。过去靠美元结算,全球的钱自动往美国流。结果2023年以来,情况变了。路透社报道过,巴西和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,沙特也松口接受多币种结算。印尼、哈萨克斯坦加入金砖体系,这些国家都在尝试绕开美元。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也显示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,从20年前的70%多降到现在不到60%。这可不是小数点的波动,而是结构性变化。
展开剩余70%我查了下财政部国债拍卖的情况,间接投标比例在去年12月飙到72.9%。什么意思?就是海外和非一级交易商接盘多了,华尔街自己反而在撤。这种现象,金融市场的人心里都清楚:信心动摇了。
军费这块更是个黑洞。拜登提交的2025财年预算案里,国防开支接近1万亿美元。可与此美国还维持着750个海外基地,五角大楼自己公布的数字是每年光养基地就要550亿美元。很多基地是二战时期留下来的机场,硬撑着算是资产,但真打仗能不能用,谁也不敢打包票。
国内矛盾也越来越尖锐。去年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大罢工,喊的就是30美元时薪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自己也承认劳动力市场紧张。上层资本市场的人炒AI概念、炒币照样赚得飞起,底层工人却只能靠罢工跟企业掰手腕。这种社会撕裂,用谁的话都解释不圆。
说白了,美国的玩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。财政紧的时候,不是砍开支,而是继续借。外交上,为了稳住盟友,不惜砸钱。去年美国和菲律宾签署《加强防务合作协议》,又给乌克兰、以色列批出大笔资金。这些钱从哪来?还不是举债。
这让我想到罗马帝国晚期。不是拿历史说事,而是逻辑很像:靠铸币税维持军费,靠行省的钱养帝国。但行省不听话了,币值崩了,帝国就撑不下去。美国现在的问题是,全球经济多极化了,新兴国家有了自己的选择,美元的收割效应在减弱。
更现实的是,债务和利息已经渗透到普通美国家庭。美联储数据显示,美国家庭信用卡债务在2024年四季度突破1.13万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高消费和高负债,是老百姓和国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区别只是规模大小。
所以,当美国国内两党还在为债务上限吵架时,医疗和军费这两个黑洞谁也不敢动。社会精英搞金融套利,普通人靠贷款活着。这样的结构性问题,怎么解决?
我现在就想问一句,美国真要有一天资金链断裂,是谁来埋单?
发布于:江西省证券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